我國勞工的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 惡性腫瘤(癌症)、事故傷害、心臟疾病是勞工朋友三大健康殺手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02/02 17:28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00202 17:25:45)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以下簡稱勞研所),分析勞保投保勞工資料,結果顯示,97年勞保投保勞工死因,以每十萬勞工死亡率(以下簡稱死亡率)為55.1之惡性腫瘤(即俗稱的癌症)列居首位外,事故傷害死亡率(18.2)仍居第二(較96年死亡率減少約十萬分之9.1) ,詳附表1,且較特殊的是心臟疾病於96年以12.9由95年第四位躍居第三後,97年仍以9.2續列第三高,詳圖1。整體而言,97年死亡率較95-96年減少約8~30%。



勞研所每年將勞保投保勞工與衛生署死亡檔串聯,分析勞工死亡原因,並每年發布勞工十大死因統計。勞工與全國人口死亡率排序不同者為,勞工事故傷害位居第二,全國位居第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全國勞工位居第四位,全國國人位居第八位。



勞研所表示,男性勞工各項死亡率皆大於女性勞工,見附表2。男性勞工的死亡排行中心臟疾病升至第三高,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則落至第四,而女性腦血管疾病排序位居第三位較男性位居第五位為高,而女性的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亡率則居第七位。



若以死亡率居首的惡性腫瘤進行分析,顯示勞工排前三項癌症死因為肝癌、肺癌及口腔癌,但全國排序為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十大死因中較特殊的為,全國第六位的口腔癌在勞工族群中自92年起至97年續高居第三位,97年每十萬勞工就約有6人死於口腔癌(惟較96年略減31%),見附表3。



若由性別來看,癌症分佈與歷年比變動不大,男性勞工97年癌症死亡率為71(較96年減少27%)。其中合占五成五以上之死亡率前三項依序為肝癌(19.0)、口腔癌(10.6)、肺癌(9.8)。而女性勞工97年癌症死亡率為39.0(較96年減少26%),其中合占四成八之前三項依序為乳癌(死亡率8.3)、肺癌(6.1)、肝癌(4.3),見附表4。



而97年各年齡層的首位死因,20~34歲為事故傷害,35歲以上則皆以癌症居首;以60~64歲死亡率最高為234.5,見附表5。



以行業別來看勞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分佈,總死亡率以建築工程業、漁業、農牧業高居前三大行業(見附表6)。而死亡率前十五大行業之各行業內死因,皆以癌症為首要死因,依資料顯示,上述歷年常見之主要癌症死因為肝癌、肺癌及口腔癌。其中肝癌及肺癌皆以建築工程業及漁業最高,口腔癌則以陸上運輸業及建築工程業居高。



勞研所表示,為瞭解及提升照護勞工整體健康,未來仍會賡續分析勞工健康狀況資料及健康監視,並針對高風險行業職場潛在健康風險因子進行研究,如肝癌、肺癌、女性乳癌等,探求預防策略及推動健康促進,以落實勞工全面性健康照護。



因此勞研所過去一年針對上述高風險行業進行研究或防制宣導,如針對漁民因吸菸、喝酒、疲勞及睡眠不足呈現較高的肝癌與肺癌發生率,舉辦22場次漁民安全衛生講習,並加強戒菸、避免喝酒、充足睡眠及適度休息之宣導。完成「職業婦女輪班與罹患乳癌相關之研究」,發現尿中褪黑激素濃度、睡眠中斷與輪班作業有關,建議輪班作業應做好輪班管理,減低輪班作業的負面影響並加強增進睡眠品質教育宣導。



另針對建築工程業勞工進行肺癌基因傷害的研究,也發現該行業有較高肺癌相關DNA異常率,可能與抽菸習慣及工作環境暴露有關,未來將賡續增加研究樣本及環境暴露測量分析,期能釐清風險因子以供防制宣導。另本會目前針對勞工健康保護規則正朝一般職前與在職健檢加做口腔癌、乳癌、結腸直腸癌及子宮頸癌篩檢之條文修正,落實與衛生單位橫向合作加強勞工的保健預防,未來並對勞工於職場可能暴露的風險因子及健康危害進行重點深入研究。



訊息來源:行政院勞委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ankang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