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質性膀胱炎患放鬆、不龜毛多可好轉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2/08 00:07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只要學會放鬆,大多數間質性膀胱炎患者的病情便可以好轉。資深泌尿科醫師陳明村昨日表示,多數病患平時大小事一手張羅,常有潔癖,責任感重、且易焦慮、緊張。其實心理上放鬆一些,患者病情就能改善許多。



書田診所院長陳明村昨日在洪鈞培文教基金會公益講座中表示,間質性膀胱炎病患有頻尿、夜尿症狀,排尿時又常有燒灼感,且排尿前膀胱恥骨的上方會產生脹痛,排尿後疼痛減輕。



陳明村解釋,一般的膀胱炎多發生於黏膜處,然而間質性膀胱炎則是黏膜與肌肉間的組織發炎,病因仍待進一步研究,但患者有日益增加的趨勢。



他說,患者生活中常有包攬大小事責任的傾向,由於患者性格強勢、敏感,另一半常較為靜默、不管家事,甚至害怕觸怒患者。從患者在診間與另一半的互動情況,便能略窺一二。



該症候群好發於20歲以上的女性,陳明村說明,女性患者人數約為男性的4倍,多半身材較為纖細,責任心重,且容易焦慮、緊張;若為家庭主婦,可能會有潔癖,要求家中整理得一絲不茍。



病患就醫確診後,醫師初期多開予抗焦慮藥物,但陳明村提醒,藥物只是改善這類問題的輔助方式,他建議患者不要將事事都攬在身上,減少煩惱,病情就能改善大半。由於心理因素往往影響病情,因此醫師常建議患者,不過於要求完美,心情煩悶時不妨到郊外走走。



不過,臨床上有許多膀胱疾病的症狀與間質性膀胱炎類似,醫師說,例如細菌性膀胱炎、結核菌膀胱炎及原位性膀胱癌等,故仍須鑑別診斷。



醫師表示,間質性膀胱炎患者進行尿液檢查,會出現顯微血尿及白血球增加,但尿液細菌培養又正常,故並非由一般細菌或結核菌引起的尿道感染。膀胱鏡檢查時,患者的膀胱容積明顯變小且有潰瘍情形;若作進一步的膀胱組織切片檢查,則可以發現除了膀胱黏膜外,膀胱之肌肉層亦有慢性膀胱炎的存在,但並無腫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ankang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