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比較容易得癌症?還是每天抽菸容易罹癌?近7成民眾觀念錯誤,以為「住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得癌症的風險比每天抽菸還要高」。康健雜誌昨天公佈「2009年癌症IQ大調查」,發現全民癌症的IQ總分不及格,只有52.2分,民眾在癌症預防的知識上,比治療的觀念薄弱。

前衛生署長、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對於民眾的誤解感到驚訝,他澄清:「點起一根菸,等同於在家中有根大煙囪。」癮君子帶來的二手菸也會提高他人罹患癌症的風險。每天吸菸者的罹癌率,是不吸菸者的6倍。

現代人聞癌色變,每710秒就有1人被診斷出罹癌,但大部分民眾對癌症認知仍有待加強。「康健雜誌」第2年進行癌症IQ大調查,對全省一千多位民眾進行電話訪問,在9大問題中發現有5大迷思,答錯比例超過一半。年紀越輕、學歷越高答對的比例越高。

6成的民眾誤以為抽血可以驗出癌症;近6成民眾不知道肥胖的人比較容易得癌症。在致癌觀念題答錯率最高的是,近6成受調民眾觀念錯誤,認為「癌症病人的疼痛要忍耐,因為止痛藥會越用越重、越容易上癮。」

「不要以為只要驗個血,就可以診斷癌症。」陳建仁說,驗血的可信度比照超音波差太多,驗血只是個參考,連篩檢的效果都沒有。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吳明賢表示,一般人健康檢查時若發現血液腫瘤標記異常,應配合醫師問診判斷,必要時接受影像檢查,才能判斷是否有問題。

關於癌症病人不用止痛藥的迷思,癌症希望協會理事長、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指出,病人對止痛藥上癮的比例極少,病人的疼痛獲得控制,生活才有品質,他呼籲:「控制疼痛是基本人權,不需忍耐。」

調查顯示,38%民眾誤以為「癌細胞一旦擴散或轉移,就代表沒救了。」醫師認為,近10年來藥物、治療機器發展迅速,加上這幾年所發展的標把新藥,即使是晚期癌症病人也有機會控制。

根據最新的癌症排行榜來看,生活型態是左右罹癌人數多寡的關鍵性因素。大腸癌成為台灣發生人數第一名的癌症,新病例破1萬人,而女性罹癌人數最多的是乳癌。台大醫院婦產部鄭文芳表示,這兩種癌症與速食、高脂肪食物有關。

最令醫療人員頭疼的是,男性罹癌的新病例與死亡人數增加最快的是口腔癌與食道癌。這和俗稱「香檳酒」的香菸、檳榔、酒三大物質濫用,幾乎是直接關係。

國家衛生研究所研究員溫啟邦表示,癌症正在台灣大流行,死亡人數在30年間三級跳,每年花掉健保360億元,顯示政府「重治療、輕預防」的癌症防治策略錯誤,加上民眾對癌症存有許多迷思所致。


立報新聞:2009-05-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ankang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