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解凍顯微鏡檢查   專家:難!


 

中廣 更新日期:2009/11/03 13:35

 



國內正式宣佈放寬美牛進口條件,絞肉、內臟爭議部位,衛署柔性杯葛,內臟必須解凍,並且進行組織檢查、顯微鏡檢查;對此,狂牛症專家表示,一般檢查牛隻狂牛病變性蛋白是檢查牛腦,且必須使用電子顯微鏡、酵素免疫法等複雜程序才得以檢出,一般顯微鏡恐難把關,專家也警告,近年美、日未出現病例,是因為「時候未到」,難保未來幾年不會出現人類狂牛症病例,潛伏危機令人憂。



在爭議聲中,美國牛肉宣佈大解禁,30月齡以下帶骨美牛放行,老饕再過幾天後,就可以吃到帶骨美牛端上桌,針對外界所擔心比較有感染狂牛病風險的爭議部位,包括絞肉、內臟,衛生署則祭出防衛機制,內臟必須解凍及組織檢查,顯微鏡檢查,設下關卡攔截美牛絞肉內臟輸台。



台大獸醫系教授賴秀穗表示,組織檢查需要切片,要檢查狂牛病普利昂變性蛋白,檢驗部位應該是要採檢牛腦組織,並且用比較精密的電子顯微鏡檢查,以及酵素免疫法等方式篩選,才得以檢出,進口肉要解凍用一般的顯微鏡檢查根本不可行。



賴秀穗直指,美國2005年出現首例狂牛症病例、日本更早在2001年就發現狂牛症病例,儘管近年沒有狂牛症案例出現,卻不是零風險,因為狂牛病潛伏期可長達約十年,他認為現在只是時候未到,還是存在有潛伏的危機,甚至大膽預測未來2~3年日本有出現人類本土狂牛病例的可能,呼籲政府應該要嚴把關,否則年輕人將是高風險族群。



至於國內餐廳標示牛肉原產地管理原則方面,衛生署現階段積極鼓勵所有餐飲業者、餐廳、休閒飲食店及員工餐廳自律性標示牛肉製品原產地,學校、醫院、國軍等公部門餐廳可透過行政命令要求執行牛肉製品原產地標示,以牛肉製品為食材的餐飲業者,必須保留牛肉食材的購買來源證明,未來,可透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確認法源依據後,就能強制執行餐飲業者標示原產地,讓民眾在享用牛肉時,能夠清楚來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ankang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